2023-09-12
城市更新 | 老城焕新颜 (下篇·老小区及公园绿地品质提升)
老城焕新颜
南京鼓楼老小区及游园绿地更新案例
城市更新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注重硬件环境的建设项目,更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及社区发展事业。除了物理空间的塑造以外,人文、品质等软性内核也尤为重要。
由集团建筑、景观、交通设计团队主导设计的鼓楼中心片区城市更新项目,让老城展现全新面貌的同时,为有限的空间赋予更多功能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催化剂。
老小区改造
位于上海路东侧的南秀村7号是本项目改造的老小区之一,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。因为紧邻陶谷新村、金银街等特色街巷,且小区有两栋高层住宅,因此在这次改造中备受关注。
南秀村7号小区改造前
“我们这个小区,不谈使用功能,单从外观上看就很差劲。”在居民会议上,南秀村数十名居民代表出席了会议,表达了他们对改善环境的渴望。
针对住宅楼墙面老旧、管线凌乱、雨棚年久失修等问题,设计团队做了整体出新。同时,重新界定小区内景观和交通分区,完成了功能重塑。透水砖的铺设和下凹式绿地的设计,改善了小区雨天路面积水问题。无障碍设施、智能物管系统也在老小区有限空间下逐一落实,每一处细节都体现着以人的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。
居民楼外墙和车棚改造前后对比
小区景观活动空间改造前后对比
原本荒芜的小区绿化带,种上各色绿植花卉,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“口袋公园”,如今的南秀村7号院空间利落、环境雅致,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精细化之美。住在这里的居民张女士感慨道:“跟以前比,真是大变样了。”
改造后的南秀村小区绿化
除了南秀村7号院之外,片区中其他老小区改造工程也于去年年底竣工,涉及二十个地块,四条沿主干道建筑,二十条市政道路。整治总建筑面积约 81万方。片区内20条市政道路也同步做了整治提升。改造重塑了小区与街道功能,改善了环境品质,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。
改造后的老小区
公共绿地改造
错落有致的景观,流线形的建筑……位于广州路和宁海路交叉口的袁牧广场成了一个“网红打卡地”,许多市民路过这里都会放慢脚步,走进广场留个影。
改造后的袁牧广场
改造前,袁枚广场在景观营造上仅为单一绿植。“我印象里这儿以前就是普通的绿地,没想到现在这么好看,里面还有一个便民中心能借伞、充电。”南京市民李先生称赞。这个便民服务中心与绿地的结合设计,可以说是利用闹市一隅打造“小而美”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典范。
袁牧广场改造前后对比
设计团队从绿地的功能定位出发,不仅营造了“三季有花、四季有绿”的特色景观效果,还设计了一个功能复合的便民服务中心——“梧桐语”城市会客厅。
会客厅一层空间设计如“书卷”造型,由书企进驻运营书吧及咖啡吧,同时提供便民、社区公益活动等服务。原本不起眼的一块绿地经过精心改造,真正变成了一处集文化展示、休闲娱乐、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开放空间,服务了更多市民。
袁牧广场"梧桐语"城市会客厅外部
袁牧广场"梧桐语"城市会客厅室内设计
设计师说
为了让这项民生工程更“接地气”,切实解决民生痛点问题,在规划设计中,我们采用“陪伴式设计”的方式。立足于解决居民痛点问题,充分结合周边环境因素,以此为设计依据。同时,引入民间团队,以“共同缔造”为指导,积极组织与居民的交流对接,对居民诉求有更深入的理解,最终达到共同缔造、共同管理的目标。